ins涨粉丝网站 -视频行业最新趋势解读-Instagram最新资讯

原标题:视频行业最新趋势解读
趋势解读
长视频变现最重要的三个品类:剧集、综艺、影视,从漫长的缩量过程(刨除1Q20的点),从19年开始流量缩减,同比10个季度负增长,今年开始平稳下来。
会员内容有效播放是高价值的流量,20年之前高速增长,因为会员数量增长、各种内容转变为会员专享的综艺剧集。20年之后流量疲软,会员内容有效播放也几个季度负增长,今年高价值流量增长又回来了,会员流量里面占比超50%流量来自狭义的有效播放(即会员产生在会员内容的流量,不包括会员看免费内容流量,免费内容也在缩减)。
分品类趋势
总体上提质减量、降本增效在今年扎实落地。
剧集基数在减少,今年Q1降了更多,部数略有减少。剧集成本都是以集计,集数与控成本直接相关。剧的有效播放没怎么下跌,这个角度上看增效的效果明显。
综艺面临政策问题,暑期档同比还好,往年选秀综艺比较集中的1Q降了很多,三季度就稳下来了,尽管比同时期少了十几部综艺。
电影不太一样,电影数量是稳的,但播放量有20%的下滑,这主要是由于线下内容影响线上流量。上线量分布变化,院线电影上线不是很正常,和前几年不一样。头部的院线电影下来了,数量和表现受疫情影大之后,播放侧降得很厉害。
分平台
剧集侧比较明显增长的是爱奇艺和优酷,同环比还有的涨:电影最大的量是在爱奇艺和腾讯,受影响比较大。
整体上是降本增效,播放量下降企稳还是比较积极的信号。近一年来运营效率有比较快速的提升
运营效率提升逻辑
长视频依靠算法分发真正线上化传播是这一两年的事情。长视频内容从线下传播转变到线上的转变发生在零几年,从土豆的时代开始,那时起剧综影形态上线上化开始。但实际上真正的算法分发的线上化是这两年出现的,一年前打开首页还是很多编辑运营控制的、分频道的,现在则很多事算法推荐的,底下全是瀑布流。
分发效率角度,内容分发有变化,老剧流量占比增长。剧集是视频平台成本大头,剧集领域老剧有效播放占比一直在增长,今年爱奇艺腾讯一半以上、优酷60%以上播放都是上线超过365天的老剧,top100里面有30多部是老剧。 最头部的10部包括知否甄嬛传琅琊榜,知否甚至比很多新剧表现都好。从老剧在榜单排名能看出新剧是否给力,各平台新剧不给力老剧就往上走。
分发效率提升后流量的分布出现变化,今年到9月24日剧集流量跌了5%而老剧却有比较大的逆势增长,知否增长40%,甄嬛传琅琊榜增长20%。在今年不是有更多人喜欢看老剧,而是在流量下行情况下,更充分的算法分发贡献了老剧的大幅度增长。算法自动去找出来喜欢点或者观看时长长的内容让用户看到,机器推荐的时候老剧流量价值就被释放了。版权剧是租的,短期成本还是可以忽略的。反过来讲,老剧流量增长意味着热播新剧集流量跌了15%。
变现效率角度超点回归。超点目前规模虽然很小,超点还是很看好的,是蛮健康的增量收入手段。
还有一种效率提升同样深刻,不是技术驱动立竿见影的算法分发,是内容获取效率/形态的提升。尽管比较慢,视频平台获取内容的逻辑也在发生比较深刻的变化,从电视台/平台买剧(类似购买土地),到平台把控内容定制剧(类似购买施工队服务),这种逻辑也比较落后。消费内容用户看了多少分钟明明白白,内容分配可以更出圈。分账逻辑由此诞生。
分账逻辑按照点击量或者付费率来分账,播得好片方收入好。核心是内容价值的问题,内容价值是平台决定还是用户决定,线上显然是用户决定。分账对平台有两个好处:不用承担太多的风险,平台成本不会因播放表现不好收不回来:现金流状态好,定制剧要提前一年生产内容的现金流付出,上线之后才获得收入。分账逻辑平台不出资金,生产过程不背成本。
分账逻辑欣欣向荣。各个品类上,比如剧集的一闪一闪片方拿到一个亿,网络电影分到3000万,综艺闪亮日子分到几千万,微短剧现在都是直接分没有历史包袱。一闪一闪地有效播放大概5.1亿,都挺好5.4亿,对决爱奇艺4.4亿,有效播放相对接近,但是一闪一闪平台付出成本只有一个亿,还是上线一个月以后慢慢付出去,另外两个一个亿绝对拿不下来。小甜筒剧平台付出3000多万,有效播放1.8亿,接近的其他剧集远远不够覆盖,所以难怪爱奇艺甜筒剧全部是分账。分账占比也在增长,新剧流量里面分账剧从5%涨到11%
分发效率提升、会员提价、超点回归都是客观已经来了的,平台赚取确定性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获取内容效率提升刚刚开始并且空间很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