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买观看量 -快手刷播放量平台

小品《再婚》火了,整部首集平均值时数3两分钟的小品除了五集不但如此完,在快手网络平台的播映量就早已冲破5.4亿,并赢得了5月次月邵依雯小品的荣誉称号。
此剧讲诉了两个和前妻再婚、独自一人扶养儿子的父亲,再婚后历经并购家庭成员的重重的挑战,最后迎他们一生秋天的故事情节。
《再婚》自5月15日在快手独家代理上架后,《再婚》在网络平台上的关注度就一路上攀升, 上周,编剧帮(daoyanbangwx)跟《再婚》的编剧蒋承翰深入细致地聊了聊,他那多样的从业人员历经和拍电影实战经验,能为更多的小品制作者详述两个路径。
下列是专访书名。
Q:您是导演系表演系大学毕业的,所以您是怎样改行当编剧的?
A:我从演员转到编剧也算机缘巧合。我还没大学毕业的时候,就被我的老师田有良从班里面挑出来,带到剧组去拍戏,做执行编剧。正好那时候,老师要当编剧了,我就出来就跟着做幕后、写剧本、做场记,一步步做到现在。但是那个时候我并没有对编剧这件事情很感兴趣,我也没有下定决心说我一定要做编剧。
我真的认真思考做编剧这件事,是有一次作为演员在拍摄《从爱情到幸福》的时候碰到了龚朝晖编剧。龚导是我的师哥,他也是演员出身。
他现在一直在做编剧,他对我影响很大,他说我适合做编剧,因为他发现我对影视的理解,更偏向于编剧的思维。龚导看人很准,他明白我的优势在哪,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在跟着他在编剧这条路上边做边学。
Q:对您来说,竖屏拍摄的《再婚》与一般的横屏影视剧在摄影美学上有什么区别?
A:我为了拍竖屏做了很多功课,也请教了很多身边做摄影的朋友。虽然我们都是干这个行业的,但是我的专业在编剧和表演领域,摄影毕竟还是两个单独的专业,我还是要通过学习和了解才能更准确地掌握要点。
在查了很多资料、拍了很多测试片后,我认为竖屏的构图更适合拍摄人像。这就是说需要我们在拍摄时忽略掉一些周围的环境,将侧重点不仅放在凸显出人物上面在这个模式里面,更要着重在传达人物情绪的路径上去做镜头设计。
Q:您这个是用什么器材去拍的呢?
A:我们这回用的就是索尼现在最新款的相机。
Q:就是就把它竖过来拍,直接在监视器上看到的就是竖屏画面。
A:对。我这几年一直在做大体量的剧,所以接触到很多大型机器。我们在拍类型剧的时候,需要做的很规范,也需要这种工业化器材的支持,质感做得好的话,甚至能对标美剧。但这次我很清楚小品《再婚》的产品属性,它不属于刚才说的范畴里。
我们当然能去运用大型器材去拍摄,但是成本会很高,也不合适。《再婚》的观赏介质是手机,它也不需要太昂贵的摄影器材去支持。除了,我们最开始定的全部是要定焦头的。但是后面我们也有做调整,因为会多两个人来操作机器,增加成本。但是在这个里面观众是体会不到那个大的差别的,所以我们全部用的是变焦头。
但是在成像上你不会感受到什么差别。因为我们他们也是单反的发烧友,我他们也有这样的机器。我太了解这些单反适合做什么样的影像。现在微单是最适合拍小品、短视频的机器。反正竖屏小品也是在手机上看,索尼的微单早已支持4k拍摄了,早已很足够了。
Q:《再婚》是怎样控制成本的呢?
A:编剧本身都是做小成本影视剧出身的,不是一上来就在拍S级的大体量网剧。我从09年入行拍电视剧到现在的过程当中,就一直在积累着拍摄小成本影视的实战经验。比如说某场戏,片方希望的是一小时拍完。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我们有很多种方法,我能在各方面准备充分的情况下,20两分钟拍完这场戏,这都是以前锻炼出来的实战经验。
再比如,《再婚》的所有场景都是在两个房子里面拍出来的。我们租了两个民宿,在一套公寓里面,用上下楼的房间里搭不同的景(卧室、儿童房、病房),全部给它解决掉。
至于怎样高效率地拍摄,我们除了两个方法,比如说我们是在拍两个30集的小品,中间一定会有几集是最难拍摄的,这样我们在前期的时候就会把这几集放到最后拍摄。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会磨合的越来越熟,合作越来越默契,拍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所以到了最后再拍摄最难拍的戏份时,也会比早点拍效果更好。
说到这里,我想到我跟演员的默契也建立的很快。有时候虽然我和他们只见了一天,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就早已开始有默契了。片中的小孩演员也是一样,还没过几天,不管我说什么要求,他们就早已完全很信任地去照做了。刚拍摄的那几天,孩子们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要几天耐心地跟他们讲完要求,再做做示范,他们就会磨合得越来越快。
Q:你们这个拍摄周期是几天?
A:七天。
Q:小品需要非常短平快的节奏,需要两个非常强劲的故事情节核心和矛盾,所以《再婚》中最吸引您的核心是什么呢?
A:这个核心矛盾来自再婚家庭成员,这个概念代表着两个家庭成员进行新的融合时一定会产生的矛盾。我希望把这个矛盾展现给观众,然后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去体谅和感受。谈到这个,当父亲的实战经验真的改变了我很多。我现在有家庭成员也有孩子,我孩子现在4岁多,只是比我们剧里那个孩子小个一两岁,所以当我看到那个剧本的时候,我马上想到了我他们身上的实战经验,一种倾诉和表达的欲望就出来了。
Q:您在拍摄《再婚》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A:最难也最担心的是孩子的表演部分,要感谢《再婚》出品人汤明明老师的信任,在我们经费紧张周期紧张的情况下支持我带演员们提前排练,所以我们拍摄起来还挺顺利的,不过我在拍摄中也发现了一些现象。因为我他们早已有了孩子,早已有了他们的家庭成员了后,对这种东西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个确实是有帮助的。我印象很深的是我们的年轻演员有一次跟我说,就是在看到剧本和最后听我讲完戏告诉他后,他才知道那个差别和原来有这么大的距离,原来有这么多的细节是需要去关注到的,他们看剧本的时候是感受不出来的。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到他们做父母那个阶段。他们还没有get到那个点的时候,作为编剧我一定要去推一把。
Q:《再婚》每集大概三两分钟左右,您是怎样在每集这么短的时间里编排出戏剧张力的?您认为小品的最佳节奏是什么样的?
A:小品要吸引观众持续往下看,那每集都得保持足够多的可看性。它虽然是小品,但是它也有剧集的属性。剧集的属性就是我们要让观众跟着人物成长并代入进去。但是每一集也要把它当做两个新的起点,因为观众不一定是从哪一集开始刷进去的。有可能是中间某集引起他的兴趣,然后他再看看前面的来龙去脉。
正是这种不知道观众会从哪集点进来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我们每集都要有爆点和钩子。小品早已这么短了,我们给到观众的就必须是干货。我们不能还要酝酿情绪,就像咱们讲抖包袱一样,它包袱皮不能厚。
Q:您在拍摄《再婚》时,有怎样的商业模式开发?
A:有,只不过第一次做这种小品确实没有考虑所以多。我考虑的只是怎么样让整部剧更贴合它的属性,更准确呈现它要表达的东西。
Q:您的团队有分析过《再婚》的用户画像吗?
A:当然有。最开始想吸引的主要的观众就是中年女性群体,当然并不是只满足女性观众,不然它最后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么高的点击量。
比如说现在网络平台上点赞、评论和互动的基本都是年轻人,中年人一般没有这个习惯,他们只是愿意去看,因为《再婚》整部剧嗨点和痛点都有,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在剧中找到他们的那部分。
Q:您觉得小品和影视剧的区别是什么?
A:我认为小品本身就和你说的影视剧有区别,我们更强调它的产品属性,而不是作品属性。不是做了作品要教育观众。不过小品肯定是有实际的意义的,但是并不是把这个意义作为两个表面形式,而是暗藏在里面的。
Q:那您觉得《再婚》这个剧有什么创新的地方?
A:肯定有创新的部分。我之前看的小品也不太多,但是集中看过几部就觉得现实题材还是比较少见的,大部分的小品还是愿意拍一些猎奇的题材。我也不是说猎奇的题材就不会拍好,其中拍的好的剧也有很多,但是每种类型都应该允许它们存在。我们这个《再婚》就是属于女性向的现实题材小品,我在接下这个项目后,特别去研究了一下快手网络平台的小品类型与调性,也为拍好并购家庭成员这一概念做了很多功课,研究了很久。创新就是在于小品范围内题材和类型的把握更加准确。
Q:那您未来还会不会与快手小品进行合作?
A:我觉得要做,因为现在老百姓人手两个手机,几乎每个手机里都有短视频app,我们做这种扎根于竖屏观赏方式的小品肯定是有它的土壤的,只要有观众看,我就一定会再做。作为两个编剧,各种网络平台,各种形式的剧都要进行尝试,这是两个磨炼手艺的过程。好比国师张艺谋编剧,不是只编剧电影,无论是奥运开幕式还是广告片拍摄,甚至做短视频,这些都是编剧干的活儿。所以以后有机会当然是要再做小品的。
Q:您刚才提到了张艺谋编剧,所以您是否想在未来拍一部电影呢?
A:就像这次做竖屏的小品,我是愿意提前去做功课、研究、理解,然后去观察喜欢看竖屏小品的观众,他们感受和他们需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是两个愿意学习更多新事物的人,我肯定是希望做更多更好的作品。
最后请大家期待一下我们最近会上架的作品《斗贼》,由黄景瑜和修睿主演,是龚朝辉编剧,我参与执行编剧的一部都市江湖喜剧,类型包含了警匪、动作、悬疑、喜剧。这种多类型融合的警匪剧是市面上很少见的剧集形态,这个剧将于上周在爱奇艺上架,希望观众朋友们多多支持。
编辑、作者 | 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