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涨赞平台 --油管刷赞平台

公司出品|虎嗅商业性消费组
译者|黄热血
宋军兵|Kunming
即使强悍如Google,也未能 " 啃动 " 云格斗游戏。
9 月 29 日,Google亲自动手给曾打入冷宫的云格斗游戏一站式 Stadia 判了 " 无期徒刑 " —— Stadia 副总裁副总经理 Phil Harrison 在公司网志上正式宣布,Stadia 云格斗游戏一站式将于 2023 年 1 月 18 日停用伺服器,玩者买回的相关硬体电子设备、格斗游戏以及 DLC 可在明年 1 月下旬获得付款。
原先,延宕十多年才以求破冰的 Stadia 贯穿着Google对格斗游戏合作开发自然生态的英雄无敌;如今,Stadia 问世严重不足五年将要走到心灵十字路口——Google电子零件坟墓又竖立几块石碑,而据网民统计数据,已近超 200 款产品在Google电子零件坟墓屡建纪念塔。
为此,Google非官方得出的理据是 " 它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招揽使用者 ",但人们仍不由得据我所知:Stadia 究竟是如何一点一点已成Google " 孔文子 " 的?
Stadia 何以 " 不招玩者冷遇 "?
原先,GDC 2019 主轴演说上 Jade Raymond(从 EA 离任改投 Stadia Games 负责管理管理,代表作品《破坏者教条》) 还放飞着 Stadia 在相继重新加入 Crowd Play、State Share 机能后玩者自然会被吞并,即便 Stadia 刚现身时展现出的全面性经营理念和更让人依恋的格斗游戏新体验的确吸睛。
然而,Stadia 上线不久就迭代到类似 Netflix 订阅制的 Stadia Pro 收费版本,且订阅使用者需额外买回格斗游戏才能新体验。
作为对比,Stadia Base 版可享受 1080P 画质、60 帧和立体声的云格斗游戏服务;但 Stadia Pro 版则需要玩者每月花费 9.99 美元订阅才能享受到 4K 画质、60 帧;此外,Google还向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订购价 129 美元的 Founders 套餐,一揽子囊括软硬体:包含 Stadia 手柄、Chromecast Ultra 和三个月 Stadia Pro 以及可以赠送朋友的三个月 Stadia Pro。
这番 " 还没站稳脚跟就忙着挥舞镰刀 " 的操作让很多人看不懂,玩者自然也不会心甘情愿被割韭菜。直到 2020 年,Google才又推出免费版服务,任何拥有Google邮箱的玩者均可注册帐户,获得 Stadia Pro 服务两个月的免费试用权。
况且,Stadia 最初只支持在 14 个国家使用(英国、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且 Stadia 网络平台格斗游戏当时仅支持 Pixel、三星、华硕、Razer 等品牌型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玩者入坑的门槛。
最难以让人理解的还在于——作为当初Google倚重的明星项目,Stadia 直到问世一年多后,Google才想起来给网络平台做个格斗游戏搜索框。
2021 年 4 月 Stadia 上线格斗游戏搜索框 / 图源外媒 Kotaku
此外,Stadia 格斗游戏运行还对玩者网速提出了高要求——例如,Google推荐最低速度 10mbps,玩者播放能达到 60 帧 /s 的 720p 立体声音频;20mbps 速度下,可增强至 1080p、HDR 和 5.1 声道;而最高的 4K 至少需要 35mbps 连接速度且仅提供给订阅 Stadia Pro 的使用者。
不过,很快就有订阅 Stadia Pro 的玩者出来打脸," 除非你有一个优秀的 ISP 并且能够通过以太网直接连接到路由器,才能拥有最好的新体验;否则,运行的格斗游戏预期图就会出现局部模糊甚至降帧。 "
另外,有国外玩者通过 Wi-Fi 在 Pixel 3a 上玩了两小时 Destiny ,发现每小时消耗近 10G 流量,按照这种速度现阶段在路上玩几乎不现实——今天的无限套餐也不是真正的 " 无限 ",达到峰值后会限流,格斗游戏新体验会陡崖式下降,更别提Google宣称未来某个时候 Stadia 将能以高达 8K 和 120fps 的速度进行流媒体传输。
值得玩味的是,国外玩者还发现,在格斗游戏定价上 PS4 里的 Mortal Kombat 11 在亚马逊上是 25 美元,但在 Stadia 上变成了 59.99 美元,其他格斗游戏系列也重复出现这个问题。那玩者为什么要交智商税来 Stadia 玩,PS4 不香吗?
要知道,微软最初的 Xbox 是第一个带有集成以太网接口的格斗游戏机,Xbox Live 掀起了在线格斗游戏风潮;Valve 通过捆绑《半条命 2》成功把使用者迁徙到了 Steam,而从 Stadia 能提供的内容、服务甚至新体验来看,也就不难理解其为何不招玩者冷遇。
Stadia 何以已成Google " 孔文子 "?
坦白说,云格斗游戏解决了主机格斗游戏在硬体配置和便携性上的痛点,作为一个跨终端的格斗游戏网络平台的确是未来的趋势;尤其格斗游戏厂商历经单机、网游、手游洗礼后,格斗游戏行业的运营模式已经成熟,云格斗游戏用一种新方式大幅提升格斗游戏效率,降低使用者进入门槛,很可能为整个产业带来爆发式增长。
当初,Google之所以能挤上云格斗游戏的牌桌源于:
首先,Stadia 优秀的压缩算法能减小推流所需的带宽,且其通过 Wi-Fi 直接上网意味着发送控制器代码无需先提交玩者电子设备,通过减少延迟的毫秒数优化了云格斗游戏的延迟难题;
其次,相比 Nvidia GeForce Now、PlayStation Now 等网络平台,Stadia 的伺服器分布在世界各地,能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多的负载和更快的处理速度,极大缩短伺服器响应时间;
最后,相比 Xbox、PlayStation 等产品,Stadia 无缝切换、免补丁、免下载(不需要等待格斗游戏下载或更新)且不会使运行电子设备发热。
Stadia 与 YouTube、Chrome、Android 等互联互通 / Stadia
而且,Google有数据、技术优势外,还能依托 YouTube、Chrome、Android 不断加强 Stadia 品牌输出,即便格斗游戏衍生出的直播、视频等富媒体形态能够极大推动格斗游戏出圈。
要知道,当时Google画的饼是 " 能让 Youtube 的格斗游戏剪辑片段直接进入格斗游戏 " ——可见 Stadia 在Google的版图里不单单是格斗游戏网络平台,更像Google数字店面,志在成为格斗游戏界的 "Netflix"。
各大格斗游戏厂商不愿将格斗游戏放到 Stadia 原因也很简单:
一方面,云格斗游戏网络平台缺乏固定受众。新产品 / 服务刚开始都亟待好的策略打开局面,Google完全可以向软件合作开发者提供激励,鼓励他们将格斗游戏移植到自己的网络平台上,但Google偏不。
另一方面,人们不信任Google。国外几家知名格斗游戏研发商曾公开表示:" Google既没有给格斗游戏厂商提供足够的资金激励,也难以让人信服这家反复无常的公司会长期坚持格斗游戏投入( Google didnt offer them enough money, and they dont trust the mercurial company to stick with gaming in the long term)——即便,已近超过 200 款产品在Google " 电子零件坟墓 " 屡建纪念塔。
事情的走向也的确如上述研发商所言,2021 年 2 月,Stadia 关停了内部第一方格斗游戏合作开发工作室,并正式宣布将不再继续投资 Stadia 制作格斗游戏。
说白了,玩者觉得你这网络平台格斗游戏少还贵,格斗游戏厂商觉得Google可能会在某个时候放弃 Stadia;结果就是,玩者和格斗游戏厂商都不买 Stadia 的账。
最棘手的问题还在于,五年前格斗游戏大厂苦于网络问题无法解决,所以云格斗游戏止于 " 画饼充饥 ";两年前格斗游戏大厂愁硬体跟不上,所以云格斗游戏止于 " 画饼 ";如今网速、硬体都阶段性解决了,结果云格斗游戏网络平台的格斗游戏新体验又掉链子了。
比如Google的 Stadia、亚马逊的 Luna 均未得出解决云格斗游戏网络平台更高帧率、分辨率及格斗游戏核心技术指标适配的答案。
拿响应速度来说,玩者移动控制器的动作先被 gamepad 读取、发送至电子设备上、通过网络发送至远程伺服器、伺服器读取让屏幕角色移动、通过屏幕角色移动反馈回玩者电子设备、玩者最终完成操作——诸多步骤中的每一步都可能增加延迟,叠加起来新体验自然不尽如人意,比如射击类格斗游戏毫秒之间的反应速度就决定谁先被爆头。
况且,即使云格斗游戏成本绝大部分集中在云上存储( GPU 占大头)及硬体、带宽成本上,但大部分使用者用电脑无线连接至网络平台时网络波动很大,甚至不排除因为波动直接卡死的情况。
之所以这个问题迟迟难以解决在于,从 PC 硬体制造商、传统手机厂商、路由器网络电子设备商到手柄外设厂商、蓝牙厂商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云格斗游戏是不是跑得动,仅单从技术底层出发,电子设备厂商、芯片厂商是否愿意基于云格斗游戏发展做出优化还有待时间得出答案。
不过,腾讯、网易、字节跳动、B 站、米哈游等大厂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云格斗游戏。
腾讯与罗技 G 合作的一体化云格斗游戏掌机
此前不久,腾讯刚正式宣布与罗技 G 达成合作,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一款一体化云格斗游戏掌机,其给玩者画的饼是:只需订阅相应服务,即可随时随地畅享《赛博朋克 2077》《破坏者教条》等 3A 大作,不知道国内玩者买不买单呢?